《经济学人》翻译知多少?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经济学人》作为一本国际性杂志,其中的财经新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经济学人》财经新闻的翻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信息。财经新闻翻译的关键在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经济学人》创办于1843年9月,2012年开辟中国专栏,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文章机智幽默,严肃又不失诙谐,立场鲜明,处处用事实说话。《经济学人》中的财经新闻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篇章层面,观点独特,陈述事实,逻辑性强,用语准确,信息量较大;第二,在句法层面,句子结构复杂,复合句较多,为了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较多使用被动句;第三,在词汇层面,专业术语较多,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缩略语频繁出现。

1.术语的翻译

《经济学人》财经新闻在词汇使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专业性词汇,包括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等。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在翻译时要遵循精确原则,以达到词汇层面的对等。

例1:To change this, Europe’s policymakers need to do two things: find a better macroeconomic mix; and start moving towards joint liability for both sovereign bonds and big banks.

译文:为改变这一局面,欧洲的决策者需做两件事:第一,找到一个更好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第二,开始对主权债券和大银行承担连带责任。

例1中的joint liability表面意思是联合责任,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在财经英语中有个术语“连带责任”,应该与joint liability更为对等,故最终译为“连带责任”。专业性术语在《经济学人》财经新闻中随处可见,因此,术语翻译的准确与否是整篇文章成功的关键。译者平时应多关注财经新闻,积累相关专业术语。在翻译时,通过查阅专业词典,参考平行文本等方法确保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2. 长难句的翻译

《经济学人》财经新闻中有很多复杂句,通常会有修饰语、插入语、从句等附加成分。在翻译时,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分析句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进而用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语言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来,以实现句法层面的对等。

例2:This week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igned a bill that restores his administration’s power to impose tariffs on countries like China and Vietnam, when their goods are reckoned to be subsidised or dumped on American markets.

译文1: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以恢复政府权力,即当中国、越南等国家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享受补贴或者倾销时,美国政府有权对其征收关税。

译文2:本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法案:如果中国和越南的商品被认为享受补贴或在美国市场上倾销,那么美国政府将恢复对其加征关税的权力。

例2描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一项对外经济政策;句式上使用长句,其中包含一个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和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该句的核心是:President Barack Obama signed a bill,其后则是对bill的解释,其中包含了一个条件状语从句。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逻辑关系依靠逻辑连接词来体现;汉语是意合语言,多使用小短句,内在逻辑紧密,形散神不散。在翻译时,首先要分析英语的句子结构,找出主干,层层剖析,理清逻辑关系;其次表达要符合汉语所遵循的时间和逻辑顺序,并使用小短句。译文1显然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词法和句法结构,简单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的语,表意也不够明了。译文2将主句翻译成一个小短句,用冒号与后面的定语从句分开,逻辑关系清晰明了。定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通过分析,理解为条件状语从句更为恰当。故译文2既准确传递了原文信息,实现了信息对等,又逻辑清晰,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考虑了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体现了功能对等理论的以读者为中心。

发布于 2021-09-30 14:31:17
还没有评论
    旗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