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译”实习札记|我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实习

微信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MTI教育中心
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关于实习

_

《人民日报》如是说:

“对实习生来说,实习锻炼既是学以致用与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和自我管理的过程,还是与实习单位、社会建立联系和对话的过程。摆正心态、明确方向,朝着梦想执着努力,才能在短暂的实习期累积更多收获。”

图片
图片

实习札记 CHAPTER 01

20级聂梦瑶: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

在进入研院之前,我以为,要想找到一份合适且满意的实习工作,是需要到处投递简历的,而且还很有可能面临简历石沉大海的情况。相比于大多数人,我们学生要幸运很多。学院为MTI专业设置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因此学生在学校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专家,并选择其中一位担任自己的校外导师,指导自己的专业实习。在我看来,实习工作一定得是自己感兴趣的,实习是实践机会,是确定未来工作方向的重要一步,实习不应只为“一纸证明”

我是翻译专业学生,想找英语相关专业的工作。在学院组织的校外导师见面会上,《环球时报》英文版副主编陈平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工作经历丰富、经验充足,对许多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引人深思。后来在填写意向导师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陈平老师,正是在陈平老师的介绍下,我如愿进入《环球时报》英文版实习,而陈平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远不止于指导专业实习。

在确定加入陈平老师团队之后,老师就让我们填写调查表,以掌握我们翻译学习的基本情况。之后,老师针对我们的学习情况给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推荐相关字典词典、报纸刊物及书目。在我们微信的实习小群里,陈平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转发翻译相关资料,供我们参考学习。不仅如此,在这个暑假,陈平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两项任务,英汉翻译+《围城》翻译赏析,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老师对我们的重视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虽说和陈平老师才认识不久,但是老师就好像在很久之前就是我的导师了,他不仅给予我们学习上的帮助,在各个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定要把握学习机会”,这是陈平老师不断强调的,“如果不打算攻读博士学位,那接下来这一年就是你们在校学习的最后机会了,所以要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实习也是学习,在实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

 

图片
_

 

实习札记 CHAPTER 02

20级李晨溪:讲好真正的中国故事

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入职《环球时报》英文版的目标。新闻,是要向读者传达真实信息的。身在国内组,将中国的故事以英文的方式讲述,向英语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是这份工作的责任所在。

采访是产出大多数新闻的第一步。无论是对新闻当事人的追踪还是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话,每一次采访都力求向读者转达最真实的第一现场、提供最专业的行业意见与建议。由于疫情,采访现在多以电话的形式进行。而记者则需要在采访前预设问题,在与专家、学者、当事人交流的过程中对重点字句用笔记记录下来,回头再将采访内容整理成对话的形式,方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编写新闻则是新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国内组,记者将以自身所学,将国内已有的报道进行翻译,结合自身的调查与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编写新闻。日常的翻译训练此时便能转化为实战,像我本人采用了机辅翻译,将曾经的翻译报道整理为语料库,这就能使身为译者的我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编译工作。这个过程不只是考验记者的翻译能力,更需要记者能准确地整合信息、还原事件的前因后果,因此综合能力尤其重要。

除此之外,新媒体的运营也是现在每一家报社的日常工作。作为《人民日报》的子刊,《环球时报》英文版积极活跃在像推特这样的海外社交平台。每一段碎片化的新闻,要求记者们以及其精炼、准确的语言提炼核心,以高频率的推送同步国内外新闻。

可以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所追求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都在以上实习片段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语言不过是工具,在这里,你会发现自己将逐渐成为怀揣理想、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记者。新闻的核心是真实。讲好真正的中国故事,是这份实习、这个岗位乃至这个行业的目标。使国外友人透过《环球时报》这扇窗口看到一个真实且生动的中国,使中国态度通过《环球时报》这一渠道传达到世界各地,这就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实习的意义所在。

 

_
图片

 

  陈平老师寄语:

出色的业务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宝贵时间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职场上用得到的技能,尽量在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中丰富自己为人处世的经验,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习单位:《环球时报》英文版

实习生:聂梦瑶 李晨溪

专业指导老师:陈平

发布于 2021-12-06 10:36:53
还没有评论
    旗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