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硕到医学翻译,我经历了什么?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从当年的翻译专业硕士(MT)到如今的医学翻译,虽然只有短短半年,但我有太多的心里话想和大家分享。因此,我下面要说的,不是对医学翻译长篇大论的探讨,也不是空喊职业翻译的光明前景,而只是我从高翻MT学生到强生制药 Medical Translation Scientist 的心路历程。


如果你想要报考MT却犹豫不决、或正忙于求职季的各种笔试面试,那么,以下文字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读研选专业,为什么是MT


1. 参与翻译项目,不止于翻译


我在读研期间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参与翻译项目,从初译、术语管理、审校、译后统稿、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当中积累经验,体验整个流程中的每一个角色。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翻译技能固然重要,但真正区别专业与非专业译者的远不只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反而是术语管理、协调沟通等经常被忽略的能力,而这些是很难在书本上、课堂中学到的。只有真正接触翻译项目,亲自处理项目各阶段的琐碎难题,才能对翻译项目的运作有更宏观的把握。


当前翻译行业缺少的不是单纯的译者,而是对专业翻译有清醒认识,兼具语言能力、CAT软件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MT学生要学习的绝不止于翻译,MT毕业生今后的就业方向也绝不止于翻译。


2. 远赴粮农组织实习,脑洞大开


毕业前一年,我被派往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FAO)实习,负责翻译和术语管理工作。


其实,我在国内参与的一部分翻译项目就是FAO的外包文件,因此对于此类文件的翻译倒并不陌生。不过,走进FAO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企业单纯依靠外包消化翻译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内部翻译团队。作为译者,只有身在其中,才真正了解本企业的需求、职能、工作重点、主要任务,才有机会向本领域的专家面对面请教专业问题,并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提高翻译服务质量,对企业文件统一管理,形成一条完整的供求链。


另外,在FAO接受的CAT培训让我对翻译项目管理有了新的思考,进而摸索出了一条基于CAT的管理流程,确保了术语和重复句段的一致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毕业求职,从纠结中胜利突围


从罗马实习回来,已错过国内的求职旺季。我自认为是非正常水平淡定乐观的人,但看到同学们都忙于各种面试,论坛上已经有人开始问怎么在若干个offer中选择,再加上身边性格好强、商科出身、也曾拿offer到手软的男友的催促,不得不承认,那段时间我压力山大。


我不想再用一连串形容词告诉你们我当时有多纠结,只想把我在那段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你们:


1. 坚定你的就业方向


你适合什么工作,只有你自己知道,不要被任何人影响,每一条路,都要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2. 最吸引你的必须是工作内容本身


薪水、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个人情感等因素可以作为衡量工作是否合适的标准,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因为这些都是随时变化的。而只有你真正喜欢这份工作的内容,你才有激情为之努力,那么这些附加因素也自然会越来越满足你的要求,甚至超出你的预期。


3. 大胆去面试


只要你不是很讨厌这个公司,那就尽量申请面试,那是锻炼的机会。面试通过有利于建立自信,面试失败有利于增强承受力,绝不会吃亏的。



入职强生制药,成为 Medical Translation Scientist


最后还是说一下我现在的工作。我并不认为医学翻译是独立存在的,所以要说专门去谈医学翻译,真的很难下笔。我认为所有翻译都是相通的,只能说医学领域的翻译有其特殊性。强生是医药行业最先也是目前唯一成立“医学写作与翻译中心”的公司,这在医药行业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尽管强生作为药企是成熟完善的,但其“医学写作与翻译中心”却完全是新生儿,太多规则、流程需要制定。我非常幸运,在初创阶段就加入翻译中心,亲身经历了其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伴随他一路成长至今。


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的合作模式、vendor合作模式、基于SDL Groupshare的翻译流程管理、实习生和新入职人员培养计划等工作流程,而我也在带领团队翻译、协调项目运作、跨部门沟通、筹备会议等工作中迅速成长。


译匠编辑,内容转自文策-语言服务基地,作者刘雯。2014年获翻译专业硕士(英语笔译)学位,现于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医学写作与翻译中心担任 Medical Translation Scientist。

发布于 2020-10-10 10:32:28
还没有评论
    旗渡客服